近日,小编了解到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专项分为卫星入轨投运奖励项目、卫星地面站网建设补贴项目、国际国内重要市场拓展奖励项目、行业资质许可奖励项目、市场准入或适航认证奖励项目、卫星特色应用示范奖励项目、卫星保险费补贴项目、链主企业带动奖励项目和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区化运营机构奖励项目共9类。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如下文所示!
01卫星入轨投运奖励项目
申报条件
申报的商业卫星2024年成功发射并入轨投运。
支持标准
对成功发射入轨投运的商业卫星,按卫星发射重量1万元/千克的标准,给予卫星拥有企业单颗不超过50万元、单户企业每年不超过500万元的卫星发射奖励。
02卫星地面站网建设补贴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①地面站于2024年建成;
②单个站点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
支持标准
鼓励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地面站网节点,对于单个站点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按单个站点投资额的10%给予高200万元、单户企业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
03国际国内重要市场拓展奖励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申报单位2024年度在注册地级市以外的卫星及应用产品销售收入(不含与关联企业交易所得)超过(自申报单位申报起算)5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
支持标准
对于年度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升档采取补差方式计算奖励。
04行业资质许可奖励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领域国际国内行业资质许可应为申报单位2024年获取。
支持标准
对于获得卫星网络空间电台执照、卫星地球站无线电台执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北斗导航民用服务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每个许可给予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每家单位每年不超过60万元。
①. 给予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等通用型资质牌照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②. 给予卫星网络空间电台执照、卫星地球站无线电台执照等特定型资质牌照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05市场准入或适航认证奖励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①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等机构产品认证或适航认证应为申报单位2024年获取;
②产品认证或适航认证应为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领域的资质。
支持标准
对于获得美国船级社(ABS)等机构产品认证或适航认证的企事业单位,每个认证给予高300万元奖励。
① 对于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欧洲航空安全管理局(EASA)产品认证或适航认证的企事业单位,每个认证给予300万元奖励;
对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产品认证或适航认证的企事业单位,每个认证给予200万元奖励。
②对于获得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产品认证的企事业单位,每个认证给予30万元奖励;
对于获得中国船级社(CCS)产品认证的企事业单位,每个认证给予20万元奖励。
06卫星特色应用示范奖励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①特色应用示范项目必须应用卫星互联网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且在申报时已投入运营;
②特色示范项目由申报单位自主投资建设且在本地有相关场景应用;
③前期已获得市经信局 “示范应用场景项目”的不再参与,同一家企业每年多申报3个项目。
支持标准
每年遴选不超过10个特色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单个项目、单户企业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根据《卫星特色应用示范奖励项目评选指标》(见文末附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可获得补贴为100万—30万不等。
07卫星保险费补贴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申报单位2024年为卫星研发、生产、发射、在轨运行等活动购买保险并成功支付保险费用。
支持标准
支持企业为卫星研发、生产、发射、在轨运行等产业环节购买商业保险,按企业上年度购买保险费用的30%,给予每年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补贴。
08链主企业带动奖励项目
申报条件
①申报单位经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链牵头单位认定为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见文末附件);
②申报单位连续2年采购符合条件的卫星及应用产品和服务均超过1000万元,不含与关联企业交易所得。
支持标准
对采购符合条件的卫星及应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关联企业除外),年度采购金额达到1000万元的,次年每增加100万元采购金额奖励10万元,单户企业每年高奖励300万元。
09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区化运营机构奖励项目
申报主要条件
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领域、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为2024年入选。
支持标准
入选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领域、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核心支持产业功能区或园区的化运营机构,按入选、省级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 主营产品 |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非遗、老字号 | ||
| 公司简介 | 卧涛集团,专注科技企业服务,2012年4月成立,注册资金5千万,为科技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一站式孵化平台,如知识产权、项目申报、技术转移、融资上市、软件开发等技术服务。总部办公场地2000余平,全国科技中介领导品牌,集团30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35人,特聘专家5人,服务涵盖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拥有良好项目申报经验及社会资源背景,10年累计服务科技企业1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