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紫荆
(豆目豆科植物)
紫荆(学名:Cercis chinensis),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0
紫荆
厘米,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叶缘膜质透明,新鲜时明显可见。
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开放,花长1-1.3厘米;花梗长3-9毫米;龙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纹;子房嫩绿色,花蕾时光亮无毛,后期则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颗。
荚果扁狭长形,绿色,长4-8厘米,宽1-1.2厘米,翅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喙细而弯曲,基部长渐尖,两侧缝线对称或近对称;果颈长2-4毫米;种子2-6颗,阔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4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
栽培技术
编辑
水肥管理
紫荆喜湿润环境,种植后应立即浇头水,第三天浇二水,第六天后浇三水,三水过后视天气情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夏天及时浇水,并可叶片喷雾,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水大烂根。入秋后如气温不高应控制浇水,防止秋发。入冬前浇足防冻水。翌年3月初浇返青水,除7月和8月视降水量确定是否浇水,4至10月各浇一次透水,入冬前浇防冻水。第三年使用同样方法浇灌,第四年进入正常管理,但防冻水和返青水要浇足浇透。如条件允许,4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浇一次透水,其他季节可靠天生长。有人认为紫荆耐旱,怕淹,其实紫荆是喜湿润环境的,只不能在积水状态下生长。
紫荆喜肥,肥足则枝繁叶茂,花多色艳,缺肥则枝稀叶疏,花少色淡。应在定植时施足底肥,以腐叶肥、圈肥或烘干鸡粪为好,与种植土充分拌匀再用,否则根系会被烧伤。正常管理后,每年花后施一次氮肥,促长势旺盛,初秋施一次磷钾复合肥,利于花芽分化和新生枝条木质化后安全越冬。初冬结合浇冻水,施用牛马粪。植株生长不良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5%尿素溶液。
整形修剪
紫荆在园林中常作为灌丛使用,故从幼苗抚育开始就应加强修剪,以利形成良好株形。
幼苗移栽后可轻短截,促其多生分枝,扩大营养面积,积累养分,发展根系。翌春可重短截,使其萌生新枝,选择长势较好的3个枝保留,其余全部剪除。生长期内加强水肥管理,对留下的枝条摘心。定植后将多生萌蘖及时疏除,加强对头年留下的枝条的抚育,多进行摘心处理,以便多生二次枝。
在栽培中要加强对开花枝的更新。实践证明,超过5年的老枝,着花量就较少了,花芽上移,影响观赏,故应及时更新。[3]
病害防治
编辑
紫荆角斑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
紫荆
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防治:(1)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2)发病时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成立日期 | 2007年10月10日 | ||
法定代表人 | 付成英 | ||
注册资本 | 50 | ||
主营产品 | 花卉.苗圃.种植.销售. | ||
经营范围 | 花卉.苗圃种植销售。 | ||
公司简介 | 成都温江华成园艺场为您提供各种桥灌木配置及苗木栽培经验,温江华成园艺场有20年的种植经营历史,产品主要销往湖北、河南、汉中、西安、江西南昌、云南、贵州(黔西南/黔东南,都匀平塘黎平贞丰铜仁兴义遵义仁怀湄潭)、昆明、重庆、巴中、西昌、梁山、汉源、攀枝花、乐山,新津,都江堰、成都等地。主要产品有银杏、桂花、柳树垂柳、梧桐,樱花、天竺桂、腊梅、罗汉松,红花继木造型、栾树、鸢尾、杜鹃·金叶女贞苗、红继木苗 ... |